哀兵政策是什么意思,哀兵必败的意思

【论“哀兵”之胜败】——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(13)一、哀兵必胜老子曰: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夫慈,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

【论“哀兵”之胜败】——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(13)

一、哀兵必胜

老子曰: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夫慈,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”

实力相当的两军对阵,因受欺侮悲愤而奋起反抗的一方,通常能取胜。

哀兵政策是一种人际策略,以哀取得同情。哀兵必胜,以哀兵自居可以取得同情,然后可以趁敌不备或是心理警惕放松之时进攻。

使用条件是,全程中都应该时刻保持哀兵的态度,特别是形势不利的时候更要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,营销也是一样。眼泪没有刀枪的杀伤力,却能让铁石心肠的人放弃攻击。营销过程中的哀兵,经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
人心都是肉长的,在销售过程中,如果必要,可以运用叩头流眼泪战术,露出一副可怜相,向对方哀哀以求,刻意暴露自己的弱点,增强对方优越感而获得对方怜悯,进而达成目的。

其实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上“心理低位”的方法。简单地说,人都希望别人所处的位置比自己低,而自己高高在上,只要自己的优越感获得满足,不会对自己造成直接威胁,便会在无条件的状况下应允许多事。

二、哀兵未必胜,骄兵未必败

(一)两种哀兵的含义不同

1.哀兵必胜的“哀兵”是指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,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,必定能取胜。

2.哀兵必败的“哀兵”是悲哀、士气低落的军队。士气低靡的军队注定失败。

(二)两种“哀兵”的士气不同

1.哀兵必胜,“哀兵” 群情悲愤,奋起抗战,军队的士气高涨,有取胜的信心、决心、信念。

2.哀兵必败,“哀兵”士气低落,失去信心,自暴自弃,无法取胜。

战略不等于战果。选择某种战略,只不过是确定了前进的方向。最重要的是,此时我们依然停留在原地。什么时候上路、方向该不该调整、队伍人心会不会涣散、弹药粮草够不够用、决策层是否团结等等,众多非战略因素始终相伴,并严重影响着事业的成败。

同样是孤注一掷,成功了就万众敬仰,失败了就众口唾弃。但战略本身是中性的,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。战略面前人人平等。战略是起点,不是终点;是开始,不是结束。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。该拼命就要拼命,该迂回就要迂回。行欲方,智欲圆;胆欲大,心欲细。战略易变,成功难得,不以成败论英雄。

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,努力拼搏,是获胜的捷径,其实胜在对对手的重视,是所谓哀兵。骄兵必败,不把对手放在眼里,一味地盲目相信自己的实力,是失败的前奏。

当今社会,哀兵不一定胜,骄兵不一定败。哀兵,对对手有高度的重视,仔细地研究,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,固可做好准备,但同时丧失的是自信,必然获胜的信念;骄兵或许准备不充分,但是充分的自信可以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应变,而准备充分的一方不一定事事预料,当遇到变化,往往第一反应是紧张恐慌,而不是积极应变,此时,骄兵以占尽先机。

三、俊贵论战

事物的矛盾双方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,并且在不断的向对方转化。我们的胜利和成功就孕育在这不断的变化和转化中。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,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,优点缺点,双方彼此的矛盾情况,着力于攻击对方的缺点,削弱对方的优点,于此同时壮大自己的优点,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足,时间长了,我们就可能相对来说慢慢的扭转劣势被动地位,进而变成优势方,主动方。这里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,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。

不要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淆,不分轻重缓急。有时候我们可能失败了很多次,对方可能胜利了很多次,这并不是注定我们在将来就必定要失败。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次关键的对抗中,我们可以一战定江山;而对方也有可能因为屡战屡胜,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妄自菲薄、目空一切、倒行逆施。

不要因为胜利小、进步小而不去争取,不要因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小、影响小就不去实施。处于劣势,就是要不断的去争取胜利,争取进步,这样一步一步,一点一点积累起来,以后就可能成为大胜,取得大的成就。于此同时,我们要不断的给与对方于杀伤,不断的动摇对方的决心,不断的给对方制造不良情绪,长久下去,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,使对方变得疲惫不堪,使对方失去战胜的决心和勇气,这就是积小成大,积少成多的道理。

当对方锋芒正盛的时候,不要去硬碰硬,这样只会伤害自己,不逞匹夫之勇,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。任对方送给我们女人衣服,任对方嘲笑我们是缩头王八,只管让他们统统见鬼去吧,要看谁笑在最后。对方气势汹汹,来势正盛,此时犹如刚出山林的猛虎,爪牙锐利无比。这时我们要暂避其锋芒,给他让出前进的道路,让他在广阔的田地里随意的驰骋,等他折腾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他。

分析问题的时候要着眼于事物的根本矛盾,性质特点,而不能单凭表象武断的推出结论。因为事物的表象不总是事物本质的真实表现,有时候我们也会给对方制造假象,用于迷惑对方,同样对方也会给我们制造假象,必须去伪存真。比如毛泽东对全国革命浪潮很快就会到来的分析就很经典。当时正值革命的低潮,红色政权和工农活动遭到国民党各系军阀的疯狂镇压和破坏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。这时候很多人泄气了,很多人认为革命必不能成功,有的人更是写信提问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”?于是毛泽东分析了,现在虽然处于革命的低潮,但是我们来看看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变得怎么样了?由于军阀混战,必然增加租赋,这势必会加重农民和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;外国资本压迫民族资本,民族资本必定会变本加厉的压迫工人,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定会进一步加大……最后得出结论,目前虽然是革命低潮,但是各阶层间的矛盾分明是加剧了,所以全国的革命高潮必定会迅速到来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并且这不是遥远的未来。“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;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;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”。

丁俊贵2020年3月8日

本文转载网络分享,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网址:http://noz.jfweb.cn/23721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glmpjh@163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下午5:47
下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下午5:57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